作为中国古代绘画上的赫赫名迹,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可谓是家喻户晓,其图像同样有着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。
(资料图)
6月17日,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、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所著的《清明上河图深度游》(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)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与公众见面。该书作者余辉在现场与浙江大学艺术史系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张震展开了对谈。两位学者用导览的方式以独特的观察视角,带读者走进北宋张择端《清明上河图》卷中的世界。
《清明上河图》局部《清明上河图》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,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(今河南开封)的状况,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。余辉在故宫博物院研究古代书画三十年,研究《清明上河图》也近十个年头,他曾为观众数次打开这件稀世之宝。他透过图画中的盛世图景,通过无数的细节,看到不一样的意味,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——张择端费尽心力绘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不仅是表现了汴京城的繁华,还暗示了太平景象下的沉重社会危机。
对谈现场,余辉与张震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从《清明上河图》的不同视角、高潮情节、画中着色和画中疏漏四个角度深入解读《清明上河图》背后的隐意。让读者更加了解张择端在创作《清明上河图》时所要表达的更深用意。
余辉将自己绘制的《清明上河图》鸟瞰视角图与原作分段对比,带领读者朋友从不一样的视角了解《清明上河图》。在高潮情节部分,画面集中呈现出了车船事故、城池防御松懈、赋税繁重、官兵饮酒作乐、武备松懈等反映社会弊端的情景。在结尾处画家更是通过刻画画中人物问医、问道、问命的行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“《清明上河图》本为白描作品,明代隆庆帝曾命画工上色,中途因故终止,画中很多人物的衣服没有上色。”余辉介绍,画中存在比例、逻辑等问题,比如船锚还没有拉起就摇橹、扁担上只有一个筐等,但这并不影响《清明上河图》成为一幅伟大的艺术作品。
《清明上河图深度游》书影 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
对谈现场现场延伸阅读:余辉|闹市繁华显不平第六段:闹市
从城门内开始经十字路口到水井处,是《清明上河图》的第六个自然段(图1-1A)。这一段在渐趋平静中,不断出现小高潮。画家以“孙记正店”为中心,展示了汴京城里繁荣的正店和清雅的贵族住宅区。
图1-1A 自城门口到水井处
图1-1B下面我们就一家一家地进去看看这个开封城的深处到底是什么样,画家都概括提炼了什么典型事例。城门口里第一家是官屋,这个位置往往是城防机关所在,是管理城门守备人员的要地,现在撤了门岗,这城防机关也就没什么用了,官府把它作为场务,就是税务所。在场务里面立着一台大架子秤,专门用来称体大物重的货物,比二人抬的大秤要省劲便利得多,说明当时的贸易量大大增多,税收也紧紧跟上(图1-1B)。这里的人物服饰皆职业化,运输工一律着盘领衫,将下摆撩起系在腰间,税务官也统一装束,皆着右衽长衫。四个车夫运来的货物是捆扎后的一个个凸包,很像是纺织品。一个运输工进屋向税务官报税,另一个车夫向门外的验收官递交货单,还拿出毛笔要写着什么,可这个验收官说出了一个大数,引起另一个车夫张大了嘴:“啊——?这么多!”吵架的声音很高,惊动了城楼上的更夫。北宋的商业流通税实行5%的高税制,即过税加住税或买卖交易税,其中包括3%的商业流通税和2%的买卖交易税,此外,还要对车船征收“力胜税钱”,其中纺织品的课税最高,百姓造反,多与此有关。画家专画纺织品收税的情景,最具有高税额的典型性。
在他们的左侧也是一批要交税的货主,领头的拿着货单,他们运的像是粮食,大概是卖给旁边有酿酒资质的“孙记正店”。“正店”是政府授权可以自己酿酒、卖酒的酒店,像这样的“正店”,开封有七十二家。
图1-2“孙记正店”的右侧有一间临街的小屋,这原来是隶属军中的军巡铺屋,相当于消防站(图1-2),现已改为军酒转运站了。屋里本是存放水桶的地方,用于消防,水桶里本应盛满消防用水,眼下立着八只酒桶即梢桶改装酒了,每桶可装3斗酒。两只小水桶空撂在梢桶上,上面横躺着一杆麻搭,屋墙还依靠着3杆麻搭,这是用于扑灭火苗的工具,本来在它顶端的铁圈上应该缠绕三斤麻绳,以便于在着火时蘸上泥浆压制火苗。三个弓箭兵奉命来此押送军酒,供禁军过节之用。他们在临行前例行检查武器,正中一位戴着护腕的汉子正拉满弓试弦,他大概刚饮完了酒,浑身爆发出力量,显现出肌肉发达的体格,左侧一位正在系护腰,右侧一位在缠护腕,都在作试弓前的准备活动,很快,装载梢桶的马车就要来了。如果说画中还有一个像样的兵,恐怕也只有这几个押送酒桶的弓箭手了。北宋官府力图控制民间酿酒,在运送军酒的途中固然要防止被劫,显现出北宋末期不安定的社会局势。而唯一能使禁军提起精神的竟是押送军酒的差事,这些本应该在城门口岗位上出现的军卒却精神抖擞地现身于酒铺,与递铺门口懒散的走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张择端在这里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,揶揄和讽刺了这几个禁军士兵,真是绝妙得很哪!
图1-3A“孙记正店”是城内最奢华的饭店之一,在门前屋顶上搭建了华丽的欢门彩楼,构件中穿插着繁盛的鲜花(图1-3A)。楼下的3座灯箱广告依次书写着“香醪”“孙记”“正店”等大字,当时的汴京利用无字灯暗示店里面的特殊经营,如该店门口的四盏红色的栀子灯暗示店内有妓女陪客等。图中还有插屏、牌匾和各种酒幌子等多种广告形式。“孙记正店”和“十千脚店”摆放在店门口的三维立体广告别具一格,那是中国最早的灯箱广告,到了夜间,灯箱里面可以点上蜡烛,顾客可在多个角度看到广告内容,好看得很。楼上有人对饮,店后是一片树林,一圈栅栏围着一堆大缸,足足叠了4层。
图1-3B门口有卖花枝(花苗)的担子,女雇主在打听价钱,身旁的女佣抱着幼儿,一个汉子的脖子上骑着孩子尾随其后,像是一家人(图1-3B)。在这家人的侧面,一个红衣女伎戴着男冠幞头,轻佻地将手搭在一男子的肩上,他们围着另一个菜农的箩筐。往左,是一个售卖粽子、果品的摊位,遮阳伞下还挂着馓子,摊前放着一只木桶,里面插着甘蔗,这些江南的甘蔗一定是经过冬储后漕运至开封,摊位的旁边是一个非常精致的竹制挑子。
图1-3C在宋代,礼教盛行,以至于未婚女子不随便出门,但媒婆可以破这个忌。有两顶轿子要停在正店门口,其中露出一个头戴绢花冠子的女人,她就是媒婆,她前面轿子里的主人也是同行的媒婆(图1-3C)。两家要到“孙记正店”谈保媒拉纤的事儿,看来男女双方都不是一般的家庭。
图1-4
图1-5“孙记正店”外高悬着“孙羊店”的幌子,旗杆所指,就是该店的分部——羊肉铺(图1-4),屋檐下挂着一副羊肺,还有羊肠、羊肝、羊肚等内脏,上面还有一块价格牌:“□斤六十足”,这个“足”字,表明了店家不收“省陌”的钱贯,还真有些背景!60个铜钱不能少,看来这是羊下水的价格。通常羊下水的均价是羊肉价的一半,这样的价格只出现在北宋崇宁年间初期,当时的羊肉是120文左右一斤。在“孙羊店”外,一个虬髯说书人正绘声绘色地叙说着故事情节,十七八个听客围着他听得出了神,其中有僧人、道士、文士和妇孺等(图1-5)。全卷只有在这里出现大众娱乐的场景,据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开封城在清明节有许多大型娱乐活动,如歌舞、拔河、斗鸡、军乐队出巡、荡秋千等,瓦子里的说唱演艺活动更丰富,画家就截取了街头说书这一点点,很明显,画家对画这些歌舞升平的娱乐情节不感兴趣。
在孙羊店侧面竖有黑底红字的大广告牌“杨大夫经诊□”,在广告牌的背后,一个妇女拉着两个七八岁的女孩走向“杨家应症”铺,诊所旁是一家小饭铺。尽头是专卖布匹的街市,头一家店名是:“王家□明匹帛铺”,有顾客坐在店内,转过街角,立着写有“□锦匹帛铺”的广告牌,又是一家布店,只见有独轮车推过店门口,不知门面如何(图1-6)。
图1-6街上的十字路口,车水马龙,川流不息,是汴京大千世界和各色人等的集中之地。这一天街上的官人比往常要多出许多,他们带着侍从在街上懒懒散散、溜溜达达,各显其态,侍从们前呼后拥,不亦乐乎。其中有两顶轻纱轿和一个骑马的白衣文士正赶路,前后尽是伺候的轿夫和挑夫,像是很得势。这一天街上的和尚也多起来了,按照佛教徒的规矩,在这个时节,他们可以到寺外化缘。人群中送餐的一个小酒保左躲右闪,右手拿着火炭夹子,左手拎着沉重的酒壶,下面支着一个小火炉,这样顾客可以喝到保温的酒品。由于物品太重,幼小的身躯不得不向另一侧倾斜,实在是可怜。满街穿长袖外衣的牙人们见面时互相打着招呼,说明当时的商品买卖十分活跃,不过,出现过多的中间商自然会引起物价上涨。在这个十字路口的中间,还穿插着出摊的贩夫、道士、运送陶盆的独轮车夫、卖麦芽糖的挑夫和送食盒的脚夫等(图1-7A)。
图 1-7A
图1-7B有白衣官人手里拿着用布包着的团扇,这是起自汉代、广泛用于宋代的出行用具,当时叫“便面”,它不但用于祛暑和遮挡尘土,还有另外一个用途:当路遇不便于打招呼的人时,以扇遮面,避免尴尬,从侧面反映了北宋文人之间的复杂关系。如在白衣官人前就有一个寒酸文人携着书童迎面而来,官人居高临下,正要转过身招呼他,也许会奚落他一番,那寒酸文人赶紧以扇遮面。当时新旧党争刚刚落下帷幕,新党得势得很(图1-7B)。
图 1-8A
左:图1-8B右:图1-8C
图1-8D我们在这个十字路口可以认一认当时汴京的各种车辆,这体现了当时的木工活,代表了北宋车辆的制造水平。前面我们见过牛拉篷车(图1-8A)、独轮车(图1-8B),这里一个老车夫赶着驴车向右行,车上载着两只装酒的木桶。画中的车,大多与清明节饮酒有关,还有骡拉架子车(图1-8C),前面人畜共拉、后面人推的串车(图1-8D)。
图 10-9远处有两辆四拉骡车飞驰而来,那是禁军的运输车,你能清楚地看到马车后部左边配备的脚镫,说明北宋实行的是靠左行的交通规则(图1-9)。据《隋唐嘉话》载,唐代初年大臣马周制定了车辆靠左行的规则。这是出于人们从道路左侧上下车的方便和安全,也是来自人们从左侧上马的习惯。当心!这两辆四拉骡车拐弯还不减速,挑担的路人赶紧放下担子,闪在一边,如此下去,似乎又要爆发险情。原来他们也是禁军士卒,和军巡铺屋拉弓的几个士兵是一伙儿的,他们驾着马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左拐到那里去搬运酒桶,馋酒已经馋得不顾一切了!随高档住宅区出现的是当时的奢侈品商店,在十字路口左侧一家店门口竖着高高的牌子,上书“刘家上色沉檀楝香”诸字,该店的横匾上出现“□□沉□□□丸□□香铺”的字样,看来,这是一家售卖化妆品和香料的高档店铺,汴京的一些珍贵的香料大多要靠海运进口。该店铺隔壁的店门口摆放着高档家具,据载,崇宁四年(1105),一套高档桌椅值“钱四千”,此店旁边是一家糕点铺,上面张着伞(图1-10)。
图1-10
图 1-11在十字路口,一家开在方棚下的小吃铺,挂着小招牌,其内容大概与广告和价格有关,这里吸引了许多过客(图1-11)。旁边就是清明节张伞卖纸马的铺子,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纸马。一侧是一口水井,这口在富人区里的深井属于官井,上面用木头制成田字框,以防打水人落井,有两人正在汲水,一挑水者荷担欲行。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标签: